返回主站|会员中心|保存桌面

尼得科变频器专营    

变频器,驱动器

联系方式
  • 联系人:姚经理
  • 电话:18520143666
新闻分类
  • 暂无分类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台达B2伺服电机和驱动器的接地故障如何排查?
新闻中心
台达B2伺服电机和驱动器的接地故障如何排查?
发布时间:2025-10-10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3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
台达 B2 伺服电机和驱动器的接地故障可能导致设备报警(如过流、编码器故障)、运行不稳定(抖动、异响)或安全隐患(漏电),排查需从接地回路完整性、绝缘性能、干扰源三个核心方向入手,结合分步检测方法定位问题:

一、先明确接地故障的常见表现

接地故障的典型现象可作为排查线索:

  1. 驱动器报警:频繁报 “AL001(过流)”“AL009(编码器异常)”“AL010(过载)”,尤其是上电即报警或运行中随机报警。

  2. 电机异常:运行时抖动、噪音大,定位精度偏差,或外壳带电(用验电笔检测有微光)。

  3. 干扰问题:控制信号(如脉冲、方向)受干扰,导致电机丢步、误动作。

  4. 漏电保护动作:连接驱动器的漏电断路器频繁跳闸。

二、接地故障排查步骤

Step 1:检查接地回路的物理连接是否可靠

接地故障的首要原因是接地端子松动、断线或未按规范连接,需逐一验证:

  1. 驱动器 PE 端子检查

    • 确认驱动器 PE 端子(通常为黄绿双色线接口)是否用专用接地螺丝紧固,导线是否为黄绿双色线(线径≥主电源线径 1/2)。

    • 用扳手轻拧端子螺丝,检查是否松动(扭矩需符合手册要求,通常 1.0-1.5N・m),导线剥线处是否氧化(氧化会导致接触电阻过大)。

  2. 电机接地端子检查

    • 电机机壳上的接地螺柱(通常带接地符号)需单独连接接地导线(与驱动器 PE 同规格),检查螺丝是否拧紧,导线是否断裂(尤其电机线缆弯曲处易断线)。

  3. 接地排 / 接地极检查

    • 驱动器和电机的接地线是否最终连接至设备总接地排,而非 “虚假接地”(如接至机壳、水管等非规范接地体)。

    • 用万用表电阻档(200Ω 档)测量接地排与大地之间的电阻,需≤4Ω(符合电气规范,过大则接地无效)。

    • 检查总接地排是否生锈、松动,多股接地线是否用铜鼻子压接牢固。

Step 2:检测绝缘性能,判断是否存在 “接地短路”

接地短路(如绕组接地、内部元件击穿)会导致漏电或过流,需用兆欧表(摇表) 或万用表检测绝缘电阻:

  1. 驱动器主回路绝缘检测(断电状态下)

    • 断开驱动器主电源(L1/L2/L3)和控制电源,拔掉所有信号线(CN1、CN2)。

    • 用兆欧表(500V 档)测量主电源端子(L1/L2/L3)与 PE 端子之间的绝缘电阻,需≥10MΩ(若<1MΩ,说明驱动器内部主回路(如整流桥、IGBT)击穿接地)。

  2. 电机绕组绝缘检测

    • 断开电机与驱动器的 U/V/W 连接,用兆欧表(500V 档)测量电机 U/V/W 任意一相端子与电机外壳(接地端)之间的绝缘电阻,需≥50MΩ(若<10MΩ,说明电机绕组受潮、磨损导致接地短路,常见于电机线缆破损或轴承漏油侵蚀绕组)。

  3. 控制信号线缆绝缘检测

    • 检测 CN1(控制信号)、CN2(编码器)线缆的屏蔽层与芯线之间的绝缘电阻,需≥10MΩ(若绝缘低,可能是线缆破损导致屏蔽层与信号线短路,引发干扰或误报警)。

Step 3:排查接地回路中的 “共地干扰” 或 “地环流”

若接地连接和绝缘均正常,但仍有干扰或不稳定,可能是地电位差导致的地环流

  1. 检查 “多点接地” 问题

    • 驱动器、电机、PLC、HMI 等设备的接地线是否连接至同一接地排(单点接地),避免 “驱动器接 A 接地排,PLC 接 B 接地排”(两地电位差会形成环流,干扰信号)。

    • 控制信号的 GND(如 CN1 的 11 脚、29 脚)需单独接控制器 GND,严禁与 PE 端子直接连接(否则强电地与弱电地连通,引入干扰)。

  2. 检测地电位差

    • 用万用表交流电压档(20V 档)测量驱动器 PE 端子与电机外壳之间的电压,正常应≤0.5V(若>1V,说明存在地环流,需加粗接地线或增加接地极)。

  3. 屏蔽层接地方式检查

    • 控制信号(CN1)和编码器(CN2)的屏蔽层需单端接地(仅在驱动器侧接 PE,控制器侧悬空),避免两端接地形成 “屏蔽层环流”(屏蔽层相当于导线,两端接地会引入干扰)。

Step 4:排除外部环境或设备干扰

  1. 附近强电设备影响

    • 驱动器附近是否有大功率设备(如变频器、电焊机、接触器),其启停会产生强电磁干扰,导致接地回路感应电压。需增加两者间距(≥50cm),或为驱动器加装金属屏蔽罩(接地)。

  2. 线缆布线问题

    • 检查动力线(U/V/W、主电源)与控制信号线是否并行布线或共管(强电会干扰弱电),需用线槽分隔,间距≥10cm;控制信号线需用双绞屏蔽线,且屏蔽层接地可靠。

三、常见接地故障的解决方法

故障类型排查结果解决措施
接地松动端子螺丝松动、导线断线重新紧固端子(按规定扭矩),更换损坏导线
接地不良接地电阻>4Ω,接地体生锈更换接地体(用镀锌角钢打入地下≥2 米),增加接地极
电机绕组接地电机绝缘电阻<10MΩ维修电机绕组(更换线圈),修复破损线缆
驱动器内部接地短路驱动器主回路绝缘<1MΩ更换驱动器(内部功率元件损坏)
地环流干扰地电位差>1V,屏蔽层两端接地改为单点接地,加粗接地线,增加接地排截面积

总结

接地故障排查的核心逻辑是:先物理连接(是否接牢、规范)→ 再绝缘性能(是否短路)→ 最后干扰因素(地环流、布线)。排查时需断电操作(兆欧表检测必须断电),必要时借助万用表、兆欧表等工具量化检测数据,避免凭经验判断。若确认接地回路无误但故障依旧,需进一步检查驱动器参数(如电机型号匹配)或硬件本身是否损坏。

收缩
  • QQ咨询

  • 电话咨询

  • 18520143666
  • 添加微信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