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菱 PLC 实现多个分布式蔬菜大棚的集中管理,需结合远程通信技术、传感器数据采集、执行机构控制及上位机监控,构建 “现场控制 + 远程传输 + 集中管理” 的三层架构。以下是具体实现方案:
将整个系统分为三级,实现分散控制与集中管理的结合:
现场控制层(单大棚 PLC 控制):每个大棚部署 PLC,负责本地传感器数据采集(温湿度、光照、CO₂等)和设备控制(风机、喷淋、卷帘等)。
通信传输层:通过有线 / 无线通信将各大棚数据上传至集中管理中心,并接收中心指令。
集中管理层(监控中心):通过 SCADA/HMI 系统实现所有大棚的状态监控、参数设置、报警管理及数据分析。
每个蔬菜大棚需配置 PLC 及相关设备,完成本地自动化控制:
PLC 通过程序实现单大棚的自动调节,例如:
当温度>30℃时,自动启动风机(Y0=ON),温度<25℃时关闭;
土壤湿度<50% 时,开启灌溉水泵(Y1=ON),达到 70% 时关闭;
光照不足时,启动补光灯(Y2=ON)。
本地保留手动控制按钮(如 X0 手动启动风机),优先级高于自动逻辑。
关键是实现多个大棚 PLC 与集中管理中心的数据交互,根据大棚分布距离选择通信方式:
通过上位机软件实现多大棚的统一监控与管理:
实时监控:集中显示所有大棚的温湿度、设备运行状态(如风机是否运行),用动画模拟大棚场景。
参数设置:远程修改各大棚的控制阈值(如将大棚 1 的温度上限从 30℃改为 32℃),参数通过通信写入 PLC 的 D 寄存器。
报警管理:当某大棚温湿度超标或设备故障时,系统弹窗 + 声光报警,并记录报警时间 / 位置(如 “大棚 3 温度>35℃”)。
历史数据分析:存储每天的温湿度曲线、设备运行时长,生成报表(如能耗分析、产量关联数据),辅助优化种植策略。
远程控制:手动远程操作设备(如远程启动大棚 2 的喷淋系统),权限分级(管理员可操作,普通用户仅查看)。
数据分区存储:每个大棚 PLC 的寄存器按功能分区,例如:
D0~D10:传感器数据(D0 = 温度,D1 = 湿度,D2 = 光照);
D20~D30:控制参数(D20 = 温度上限,D21 = 湿度下限);
D50~D60:设备状态(D50 = 风机状态,D51 = 水泵状态)。
通信接口程序:编写 Modbus TCP/IP 服务器程序(或 MC 协议服务),允许集中管理中心读写指定寄存器。
故障自诊断:PLC 检测传感器断线(如模拟量输入超出量程)、设备故障(如风机过载反馈),将故障代码存入 D100,供集中中心读取报警。
冗余设计:关键通信链路(如主光纤)增加备用线路(无线 4G),避免单点故障导致通信中断。
防雷接地:大棚内传感器和 PLC 电源加装防雷模块,通信线屏蔽层单端接地,防止雷击损坏设备。
离线运行:若远程通信中断,PLC 自动切换为本地控制(按预设参数运行),通信恢复后自动同步数据。
扩展能力:预留 I/O 点数和通信接口,方便后期增加大棚或设备(如增加物联网摄像头监控作物生长)。
三菱 PLC 实现多蔬菜大棚集中管理的核心是:单大棚 PLC 本地化自动控制 + 远程通信传输数据 + 上位机集中监控。通过以太网 / 无线通信将分散的大棚数据汇总,结合 SCADA 系统实现可视化管理,既保证了单个大棚的稳定运行,又实现了规模化种植的高效管控,适合现代农业园区的智能化升级。